
我們中國幅員極其遼闊,每個地區的飲食都具有當地的特色。如廣東人喜愛米飯,四川人喜愛辣椒一樣,山西人對面食也是特別鐘情,這便是所謂的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”。

一個地區飲食的特點,主要受當地的氣候、地理、風俗習慣等因素所影響。在地域上,山西屬于黃土高原,冬季寒冷且干燥、夏季炎熱又多雨。這種氣候比較適宜小麥、玉米、高粱、豆類等作物的生長,不適宜稻谷的種植,所以山西日常飲食中以面食成為主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經過歷史考證:山西人食用面食大約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,可謂是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。在漫長的作物和技術演變過程中,山西人可謂是將面的制作發揮到了極致,僅有據可查的做法就有近三百種,制作工藝覆蓋蒸、煮、烤、拌、炒,煎、燴等多種,達到了一面百做,百做百味的境界。

山西的面食種類繁多,除所有人都知道的饅頭、烙餅、包子、刀削面之外,還有極具當地特色的莜面栲栳栳、高粱面魚魚、貓耳朵、擦蝌蚪、碗托等。這些名字聽著奇怪的面食,吃著卻很美味,極具地方特色。
對于山西來講,為人所知的不止各種做法的面食,還有獨特的旅游資源。佛教圣地五臺山、喬家大院、平遙古城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。

如有機會前往,推薦一定要去平遙古城看看。因為那里不止能看到歷史悠久的古城,還匯集了山西絕大多數的特色面食,所以才有“中國面食看山西,山西面食看晉中,晉中面食看平遙”的美譽。
在歷史悠久的古城里,品嘗著具有山西特色美食,這即是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和飲食之旅,又是令人回味無窮,再次踏訪重游期待的開始。